9月9日,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優秀“測量管理體系認證(AAA)”企業認定專家組至中辰電纜考察評估,中辰電纜測量管理工作得到省局專家組一致認可;
9月13日,無錫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無錫計量院“智慧計量”項目考察組領導專程來到中辰電纜,就“智慧計量”項目進行考察、調研與洽談,達成初步意向;
9月15日,中啟計量認證中心江蘇分中心測量管理體系審核組至中辰電纜進行測量管理體系認證監督審核,中辰電纜繼2017年9月取得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后,再次通過測量管理體系監督審核;
9月25日,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度優秀“測量管理體系認證(AAA)”企業認定結果的公示,根據公示結果,中辰電纜被評為2018年度優秀“測量管理體系認證(AAA)”企業。
優秀“測量管理體系認證(AAA)”企業認定專家組至中辰電纜考察評估
中辰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測量控制體系,配備了專職、兼職測量管理人員,認真開展測量標準器具溯源管理工作,所有測量設備都納入測量管理系統,實現了測量設備全過程動態管理;在技術水平上,加強學習培訓,通過外送內審員培訓、內部兼職測量管理員培訓等多渠道提高測量人員業務素質,使得公司測量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中辰電纜在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節能減排、質量控制、用戶滿意度評價方面都初見成效。
依托“一院一站三領域四中心”研發體系,創新測量促使科學發展。
公司依托企業級技術研發院,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工作站,江蘇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能源開發用電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錫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無錫市多功能電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累計研發新產品、新技術68項,其中承擔國家火炬計劃1項,部省級項目1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近50項,發明專利5項;承擔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3項。
中辰電纜通過測量管理體系監督審核
能源及經營計量管理初見成效
公司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計量網絡,將水、電、蒸汽等能源納入能源計量檢測的范圍。能源計量管理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保證能源計量的準確性,二是推動節能工作的開展。設備動力部負責水、電、蒸汽的消耗統計,定期抄表,計算能源計量的誤差。根據2017年的數據反饋,公司將能源計量的誤差控制在了目標范圍(電能為±3%,水能為±5%)以內。通過加強能源計量管理,保證了能耗數據的準確性,為節能降耗工作提供了的數據統計服務。通過實施擠絕緣設備改造、節能電機替代、節能照明改造等措施,單位產品電耗從2016年的93.93 kW.h/km下降至93.16kW.h/km,優化率為0.82%。
開展計量新技術、現場快速檢測、在線計量檢測、動態量、連續量的計量檢測技術與計量檢測方法的運用。
對于重要測量過程,例如導體直流電阻、絕緣護套厚度等,公司編制了對應的監視方法,定期監視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
1、110kV局部放電測試系統及局放干式終端試驗設備,電纜局部放電及耐壓試驗數據及圖像信息可進行采集及存儲,追溯每一盤產品的出廠試驗數據;干式終端可比傳統水終端減少1.5米/盤電纜的試驗損耗量。
2、經過長期對生產過程的監控,財務數據分析,將絕緣、護套工序厚度控制點作為重點管理,每臺擠塑機增加外徑測量儀,在線監測量絕緣、護套外徑的變化。此舉解決了絕緣、護套外徑超粗、偏薄現象,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同時減輕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因人工測量誤差帶來的質量問題。
“智慧計量”項目組走進中辰電纜考察調研
3、與無錫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無錫計量院籌備“智能檢測、智慧計量”項目:通過在生產線上實時測量導體直流電阻,測試數據實時顯示并通過信號采集模塊與觸摸屏的接口相連接,除測試精度更高外,可實現對直流微型阻性導體(阻值范圍0?2000μΩ)的電阻率進行全自動計算、輸出、U盤存儲以及打印的功能。基于“互聯網+”、“機械手+視覺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現代技術和理念與計量檢測的深度融合,可提高計量準確性、重復性、穩定性,實現計量自動化與智能化,通過為公司打通內部質量相關數據鏈,處理、分析和利用好各類測量數據,提升計量檢測能力和效率,開創電纜行業智慧計量的先河。
爭創CNAS檢測中心
公司建立了專業規范的檢測中心,配套齊全的檢測儀器設備200余臺套,包含導線力學性能試驗室、電性能試驗室、機械性能試驗室、低溫性能試驗室、結構檢驗室、熱老化試驗室、化學分析試驗室、燃燒試驗室、局放試驗室、混煉壓片制樣室、樣品保存處理室等,配備高、中、初級檢測人員30多名。
在服務科技發展方面,檢測中心也正積極整合資源打造CNAS檢測中心,為科技成果提供準確的測試服務,為科研創新提供計量基礎保障,推動成果轉化。
測量的科技成果將廣泛推廣和應用,公司董事長杜南平表示:“要充分利用計量科技成果、科技資源,圍繞經濟社會重大共性需求提供先進的測量技術和手段,通過計量校準、產業計量測試、人員培訓等方式,突出專業特點,將計量運用于公司科技創新,實現提高公司質量控制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