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色系视频观看,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客服
全國熱線
400-6900-880
聯系郵箱
zcdl@zcdl.com
客服電話001
0510-80710777
客服電話002
0510-80713999
OA
郵箱
首頁 · 媒體中心 · 行業資訊 · 詳情
如何用好地熱能資源這座寶庫?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11日 08:25

“十三五”以來,我國地熱行業取得了顯著發展,但與風能、太陽能相比,人們對地熱能仍然感覺很“小眾”,甚至是“陌生”。其實,地熱能資源跟風光資源一樣無處不在,換一個視角看地熱,就會發現地熱能資源也是一座巨大的能源寶庫。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積極推進地熱能供熱制冷,在具備高溫地熱資源條件的地區有序開展地熱能發電示范”。按照這一導向,地熱能資源帶著清潔低碳的優勢,將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綻放的鮮花。

01 橫看成嶺側成峰 地熱能資源需要“刮目相看”

我國局部地區局部時段用電緊張通常都與冬夏季供熱制冷需求快速增加有關聯。應用地熱能進行供熱制冷,能夠有效緩解電力需求,因此,可以結合地熱能資源利用特征,客觀認識、評價和利用地熱能。

地熱其實“不小眾”

截至2020年底,我國地熱直接利用規模達40.6吉瓦,占全球38%,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地熱能供熱制冷面積累計達13.9億平方米,近5年年均增長率約23%。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等重要規劃中,地熱能供暖已經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城市新區、縣城利用地熱能已經實現100%清潔供暖。

地熱是個“大家族”

地熱能“家族龐大”。一是地熱能成員眾多,通常說的地熱能是指賦存于地球內部巖土體、流體和巖漿體中且能夠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熱能,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3類淺層地熱能,以及水熱型中深層地熱能和干熱巖地熱資源。二是地熱能資源豐富,國內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標準煤7億噸,4000米以淺水熱型中深層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12500億噸,年可采資源量折合標準煤18.7億噸,3~10千米內干熱巖資源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

地熱擅長“變戲法”

地熱能資源的利用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發電、供熱、制冷,甚至制取高于自身溫度的低壓蒸汽,尾水可以進行稀有礦物元素提取,并且可以通過梯級利用實現多種功能,大幅提高利用率。同時,地熱能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干擾,穩定性極強。

02 打鐵還需自身硬 地熱能利用體系亟須完善

我國地熱能行業在長期不斷發展中,積攢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持續改善,從而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大勘探投入與規劃布局

地熱能要擴大利用,必須加強統籌管理,進一步落實地熱能資源規模和開發邊界,有序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一方面,要加大對地熱勘探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探明水熱型地熱田的邊界,明確地質條件和熱儲特征,對地熱資源可采資源量和開發利用強度進行評價。要鼓勵相關企業積極梳理已有石油、礦產等地質和測井資料,挖掘已有數據的地熱價值。另一方面,要跳出行政邊界思維,建立協調機制,以地熱田為單位整體規劃、科學論證、有序推進。

加強科技引領與裝備創新

地熱能要擴大利用,必須加強創新管理,加強“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超前布局前瞻性、革命性、顛覆性的地熱理論和技術研究。一方面,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突破,持續推動地熱產業降本增效,變“卡脖子”為“殺手锏”。另一方面,作為未來顛覆性的接替能源之一,干熱巖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需要突破,需要從工程選區、熱儲精細描述、熱儲工程、高溫鉆井測井壓裂、監測技術和發電技術等全方位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

推進數據管理與智能發展

地熱能要擴大利用,必須加強智能管理,推進地熱產業與“云大物移智鏈”等信息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提升數據分析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和價值。一是要健全完善地熱信息化管理平臺,提升數據時效性,夯實編制地熱能規劃的基礎。二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動態監測,實施反映地熱資源開發與環境影響的數據分析和預警。三是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構建智能監測管理的軟硬件平臺,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過程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推進科學回灌,保障地熱能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03 百花爭艷香滿園 地熱能開發利用應多點開花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地熱利用的思路已經從主攻地熱發電轉向服務清潔供暖,進一步推動了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未來一段時間,更廣泛地因地制宜、科學開發、按需供能將成為地熱能大規模發展的必然選擇。

持續深化北方地區清潔供暖

在北方嚴寒、寒冷地區積極推廣地熱供暖,以分布式方式就地開發、就地滿足采暖需求,還可以將地熱能通過高溫熱泵提溫后送入城市供熱管網,更大范圍發揮地熱清潔供暖的優勢。對寒冷地區同時有供熱制冷需求的城市綜合體、寫字樓等公共建筑,要利用冷熱負荷相對平衡的有利條件,積極推進土壤源熱泵等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

積極推進夏熱冬冷地區冷熱聯供

長江中下游等夏熱冬冷地區對冬季集中供暖的呼聲一直比較高,由于地表和地下水系發達,且冷熱負荷需求都有,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淺層地熱能進行冷熱聯供,既能滿足長久以來長江中下游流域冬季供暖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又能減少分戶式天然氣、電采暖對化石能源和電力的需求,有效兼顧了規模化供能與節能減碳。

創新服務夏熱冬暖地區集中供冷

東南、華南等南方地區,夏熱冬暖,全年制冷需求較大;同時,這些地區地表和地下水系發達,淺層地熱能資源豐富,東南沿海地區還是我國中高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潛力區之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豐富的中高溫地熱資源,創新吸收式制冷的供能方式;另一方面,在經濟可行前提下,優選部分地區利用江河、海水等開展水源淺層地熱能制冷應用的試點示范。

科學推動地熱發電穩定發展

我國高溫地熱資源主要位于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區,是地熱發電的主要陣地。短期內,盡管水熱型高溫地熱發電還不是清潔能源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仍可以與區域電網中風電、光伏等不穩定電源構成多能互補,提供穩定可靠的基礎電源和調峰能力。未來,隨著干熱巖發電技術的突破,地熱發電有望實現更加廣泛、更大規模發展。

廣泛拓展多元化產業應用

地熱供能的溫度與溫室種植、人工養殖孵化以及眾多工業中烘干、加熱、殺菌等工藝過程所需溫度接近,是地熱能開展多元化產業應用、挖掘更廣闊清潔替代市場的重要方向。同時,這些產業的運行是長期的,遠高于四五個月的建筑供暖時間,地熱在這些產業推廣應用,可以提高地熱全年利用率,顯著提升經濟效益。

深入開展地熱領域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范圍與世界四大地熱帶中的地中海—喜馬拉雅、紅海—亞丁灣—東非裂谷兩大地熱帶非常契合,沿線國家地熱資源豐富,也有強烈的開發利用需求。要積極開展地熱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地熱技術、裝備、科研、產業等為載體,積極參與構建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既需要行業發展思路的轉變,也需要社會認知觀念的轉變;既需要不斷追求技術的突破,也需要始終堅守資源的保護。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了地熱能一個快速發展、嶄露光芒的契機,《“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也給地熱能利用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未來,地熱能必將迎來新一輪勘探開發和利用的機遇,在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加速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能源變革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