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是目前電力行業討論的高頻話題,把握能源互聯網背景下電力市場化的特征和機遇是電力企業關心的熱點。近日,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電力發展與規劃論壇”,針對“十三五”能源產業發展方向、能源互聯網與售電市場放開、電力交易市場建設與服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能源互聯網從售電市場發展、電力資源配置和電力系統管理等多方面催化著電力市場改革。
能源互聯網推動售電市場多元化靈活化
與會專家指出,能源互聯網推動電力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提供信息和能源流自由流動的開放平臺;二是系統將能夠調配更多種類的資源,實現廣域范圍內的多元協調;三是市場參與主體多樣化能夠擴展電力市場的交易范圍;四是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輸電技術以及能量管理系統使用戶數據分析更加便利化。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在論壇上表示,由于我國售電側改革目標是要實現一個競爭性的售電市場,未來在能源互聯網框架下的售電市場與其他國家傳統電力交易將呈現顯著區別。首先是參與主體多元化。不僅市場參與主體數量、種類多元化,同時由于用戶端分布式能源的廣泛介入,能源互聯網的能源生產者與消費者可能發生角色轉換,用戶也可通過自身的分布式能源作為能源供應方參與售電市場。因此能源交易平臺應當向著自由度更高、兼容性更高的方向發展。第二,電能“定制化”。售電機構賣的不僅是電,還有服務,能源互聯網將使終端用戶真正有能力、有可能、有動力選擇供電商,電能的“定制化”不僅體現在定制電能的價和量上,還將體現在電能質量要求、事故處理速度等電能服務上。第三,數據龐大、結構復雜。用戶對分析結構的實時性也有更高的要求,為此,能源數據信息的共享和發布將可能在多個平臺同時進行,售電市場的參與主體也應具備大數據分析處理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此外還要注重能源數據信息的安全問題。第四,O2O將成為未來售電業務的主要模式,交易在線化、實時化是滿足用戶第一時間用能需求的重要途徑。
能源互聯網推動系統管理和資源配置優化
曾鳴指出,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變革的“一軟一硬”兩個平臺,互為保障和支撐,向上托起能源革命,向下變革電力企業。
“在全新的市場環境和市場模式下,優化調整企業生產經營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市場分析能力、市場交易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適應監管能力是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適應市場化改革應積極努力的方向。”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馬莉說,“本輪電力體制改革中電力市場建設與原來不同,一方面表現在市場主體增加,另一方面表現在與過去的單邊報價不同,交易方式強調供需見面。”電力市場化過程是將經濟意義上的資源配置與技術意義上的系統運營不斷融合的過程。曾鳴提出,能源互聯網在橫向多種能源資源系統之間互補協調,縱向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而此前,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吳志力發表文章指出,當前電力市場賦予了售電商和大用戶購電的選擇權,增加了系統潮流的不確定性,依托于潮流的可預見性和可控性的傳統配電網規劃將遇到較大的挑戰,配電網的統籌規劃和有序建設難度加大,容易造成輸配不協調、發展不均衡、時序不合理等問題。由此可見,能源互聯網推動了協調電力市場資源配置和優化電力系統管理。
據了解,未來電網發展將利用先進信息和控制技術,覆蓋所有電壓等級的發輸變配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的資源優化,信息化是智能化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和手段,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能源行業逐步融合,電網的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滿足電力市場協調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