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色系视频观看,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客服
全國熱線
400-6900-880
聯系郵箱
zcdl@zcdl.com
客服電話001
0510-80710777
客服電話002
0510-80713999
OA
郵箱
首頁 · 黨建新聞 · 詳情
全國碳交易體系已成定局,電力行業面臨哪些考題?
發布時間:2016年10月26日 11:02

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已成定局。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無疑又是新一輪的洗牌。

9月的福建漳浦,東南季風盛行。放眼遠眺,36臺高達55米的風機,沿著蔚藍色的海岸線一字排開。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六鰲地區正處于盛風期,風速達每秒15米以上,可支持風機滿負荷發電。整個電場建設總容量是10萬千瓦,已分三期建設完成。

六鰲風電不僅為福建漳浦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也是我國首個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單邊CDM項目。

2006年7月27日,大唐六鰲一期0.6MW風電CDM項目成功獲得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EB)簽發的22202噸CERs(經核證的減排量),成為中國電力行業史上第一個獲得CERs簽發的CDM項目。

作為碳排放大戶,電力行業無疑是碳交易市場的重要主體,各試點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主要的控排對象。與此同時,以五大電力為首的能源央企,也紛紛未雨綢繆、爭先布局。

面對2017年即將洶涌而至的全國碳市場,電力企業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占比近半的電力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碳市漸近

2013年6月18 日,中國首個碳交易市場在深圳正式運行,開啟了中國碳交易元年。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16年3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湖北七個碳市場試點的碳配額累計交易量為4854萬噸,成交額13.8億元。

“我國碳市場基數小彈性大。目前7個碳交易試點省市交易額未達20億元、交易量不到1億噸,這對全國100億噸以上級別的碳排放量而言,碳市場看似用處不大。”一位不行業人士分析,“也應看到,市場培育需要一定時間”。

以國家發改委稍早前發布的《中國發電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和《中國電網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為基準來看,7個碳交易試點制度規則大體相同,但具體細節稍有差異,不同地區對電力企業的碳排放核算范圍并不一致。

在深圳,要考慮電力企業的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在上海,僅將固定源的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納入到碳排放的核算范圍內。在北京,則將固定源的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和外購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納入到核算范圍內。而在廣東,僅僅考慮直接排放。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康艷兵對此指出:地方政府制定碳交易游戲規則,監管碳交易市場,但在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的同時,碳交易的政策設計也會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不容樂觀備受關注的是配額分配。

“配額如何進行分配,將直接影響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以及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成本,因而成為各參與方關注焦點,尤其是被納入的控排企業。”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人虎分析,“當前,我國尚未針對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行業出臺明確的配額分配方案,仍處于配額試分配及收集建議階段。”

據唐人虎介紹,根據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電力行業的配額分配方式主要為歷史排放強度法和基準法。

北京、湖北、重慶和天津4個試點主要采用歷史排放強度法,側重于根據企業過去年份的碳排放強度來確定發放的配額量,這種分配方式相對于控排企業而言較為可接受性強,但不利于鼓勵行業先進,容易導致配額過剩,碳市場活躍度不足的情況。

廣東、上海和深圳試點采用基準法,這種配額方法側重于根據行業標桿值確定發放的配額量,以此鼓勵行業先進,倒逼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節能減排,但相應的電力企業的減排壓力也會增大。

多位受訪的電力企業人員表示,碳排放配額的確定和分配制度對碳交易市場的效率有著很大影響。但具體到實踐中,依然存在政策透明度不高,分配和使用不確定等問題。

“我研究過上海、天津、北京3個試點,但轉了一圈之后發現很難去做,各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也沒有很大的動靜。尤其在當前的經濟狀態下,如果想讓發電行業參與進來,更多的是對火電為主的企業來說,是負向的激勵。加之當前國家去產能、去杠桿的宏觀大背景,企業參與更加難以實施。”業內人士吳琦坦言。

企業試水」

時至今日,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已成定局。

2015年3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 《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電力行業減排,做出了明確規定。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電力行業亦成為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重點行業之一。

“電力因具有特性相對統一、數據基礎良好、碳排放量大且集中、易于計量和檢測等特點,被公認為是碳交易行業試點的首選。”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說,“以2005年為基準年,2006-2015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億噸,有效緩解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長。”

據悉目前7個試點中,共有3家電網企業和155家發電企業納入。發電企業中,廣東85家(含新建項目)、湖北24家、天津17家、上海14家、深圳8家、北京7家;電網企業中,北京2家,深圳1家。

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曾賢剛看來,建立碳交易市場正為電力行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電力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的背景下,碳排放成為了稀缺資源,成本的上升會形成倒逼機制,迫使發電企業對先行的發電技術進行改造和升級,以降低減排約束造成的影響。而清潔能源因具有碳排量低的先天優勢,將成為碳交易市場的重要供給者。

與此同時,電力行業的減排不僅包括清潔技術、清潔電源等發電環節,輸電、配電、用電技術的清潔發展同樣重要。碳市場的建立將會激勵電力行業在潔凈煤、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特高壓輸電等低碳電力技術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未來碳交易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事實上,以華能、華電為代表的“五大電力”早已率先布局。積極應對碳約束成為發電集團的戰略選擇。

一向強調節能減排的華能早在CDM時期就參與到了碳市場中,并于2010年成立了專門的平臺公司,即華能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從試點碳市場入手,并做出多項改進。

但在該公司碳交易主管何毅看來,目前碳市場的稀缺性完全是由政府設計,且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政府擁有很多調控手段來調控政策,但政策連續性不是非常好。這是捕捉市場趨勢相對分析的難點之一。

“早在2014年,華能集團公司已經下文要求在全系統,整個華能非試點地區之內將近的100家火電廠內,全面開展碳排查工作,費用由電廠自己承擔。而這項工作也為明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提前摸清底數,做好準備工作。”何毅說。

前不久,華電集團碳盤查總結會悄然舉行。該公司副總經理鄧建玲指出,做好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應加強并兼顧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配額管理,認真梳理自愿減排項目資源,布局好CCER項目碳資產,確保集團公司實現項目備案年度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能源革命的不斷推進,能源的電力化將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王志軒說,“我國現在天然氣缺乏且價格持續走高的現實,決定了要實現在合理成本下的碳減排目標,就必須正確處理好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之間以碳減排為紐帶的關系。從市場經濟和國際經驗來看,采用碳交易的方式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電改契機」

盡管取得一些成績,但多數電力企業的碳交易嘗試尚不深入。就目前而言,碳交易市場無法對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節能改造、發電成本等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的領域產生明顯改變,也不能更大影響集團公司的投資決策。

“我相信未來這種影響將會逐步加大。今年年中,部分電力央企領導人在公開講話中已經意識到碳市場將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影響。未來,碳價信號的發出并逐步提升,將毫無疑問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經營,以及重大的投資決策等。企業需要時間來學習和適應了解這一新生事物。”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偉說。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也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形成帶來新的契機。

碳交易為排放量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一方面,“超額排放”需購買配額/CCER,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企業自主節能額節能量可申請簽發CCER,為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配合電改政策,節能服務公司客戶量增加后,可成立獨立售電公司,新增售電收入。

“電改與碳交易都是市場機制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王志軒指出,“由于二者均處于起步階段,其關聯性在設計時尚未統籌考慮,應避免矛盾的產生和頂層設計的交叉。”

“應看到,無論從發電側、需求側或電網側來看,我國電力行業在碳交易市場上仍然存在巨大潛力。”曾賢剛分析。

發電側的潛力主要來自于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電源結構的調整,碳捕獲和封存(CCS)技術。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生產主體,應積極促進大容量高效率的先進機組替代高耗能的小煤電機組,如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以煤氣化為核心的化工動力聯產、更高參數的超超臨界發電。

需求側的潛力則來自通過設計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應引導電力用戶節約用電,提高電能利用效率,減少電力消費,從而間接減少電力行業碳排放。

電網是連接發電側和需求側的橋梁,其碳減排潛力主要來自于智能電網的建設和非化石燃料電力資源的大規模接入。其中,特高壓、柔性輸電、低碳電力調度、分布式發電以及與用戶實施雙向交互等智能電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大大降低電能輸送過程中的損失,具有巨大的減排潛力。

“毋庸置疑,電力結構調整是電力碳減排的主戰場。”王志軒說,“由于電力行業采用技術手段進一步降碳的空間有限,更大的降碳空間或將依賴于風能、太陽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的提高。這對電力行業而言,無疑又是新一輪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