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北京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白皮書》(下稱“《白皮書》”)《跨國跨洲電網互聯技術與展望》《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與展望(2017)》三項創新成果。明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思路和戰略重點,加強規劃研究,提出各大洲跨國跨洲聯網規劃,樹立近一百項全球跨國跨洲聯網重點項目,為全球能源互聯網項目實施提供了行動指南。其中,《白皮書》提出了電網發展、清潔替代、電能替代、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機制建設、國際合作八個戰略重點。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在會上指出:“互聯互通就是要加快全球電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球電力貿易平臺,形成互聯互通全球配置能源的發展新格局,在全球范圍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共建共享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形成互利互惠的新型能源合作關系,讓全人類共享能源發展的新成果。”那么,洲內互聯、洲際互聯如何實現?跨國跨洲電網互聯安全嗎?
規劃建設系列聯網工程
據介紹,洲內互聯、洲際互聯將通過一系列聯網工程實現。其中,中國-南亞電網互聯工程將以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為電源基地,建設中國新疆-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中國新疆-巴基斯坦2項特高壓輸電工程,解決巴基斯坦電力緊缺的問題;以中國西藏水電為電源基地,建設中國藏東南-印度班加羅爾、中國藏東南-印度孟買2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及中國藏東南-孟加拉輸電工程,為印度、孟加拉提供清潔電能。
對此,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局副局長陳葛松介紹:“巴基斯坦的電很貴,從新疆送電到巴基斯坦有很大的技術優勢,有利于巴基斯坦發展。印度有十多億人口,而目前的人均用電量很少,隨著印度社會經濟發展,其潛在用電需求很大。而且,印度環境污染嚴重,從西藏送清潔的水電到印度,具有滿足用電需求、環保等多重效益。”
同時,中國-東南亞電網互聯工程以中國云南水電和中國北方火電為電源基地,建設中國云南-緬甸-泰國、中國云南-越南2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及中國云南-緬甸-孟加拉輸電工程,向泰國、緬甸、越南、孟加拉輸電。東北亞方向,中國-韓國-日本電網互聯工程主要包括:建設±500千伏直流海底電纜聯網項目,中韓段起點為中國山東,落點是韓國仁川;韓日段起點為韓國釜山,落點是日本松江。“中-韓-日聯網項目的預可研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展局副局長張義斌表示。
此外,《白皮書》還指出,將建設地中海聯網工程,即地中海電力環網和地中海的東、中、西三個輸電通道;建設大英加水電開發及外送工程,可裝機容量3900萬千瓦,以特高壓直流輸送至北非,與北非太陽能發電和東非風電打捆接力送至歐洲,或者通過特高壓直流工程直接送電歐洲;北美洲-南美洲跨洲互聯工程將依托中美洲電網,建設北美洲-南美洲跨洲聯網項目,實現南北美洲電網互聯。
大電網比小電網安全
由此可見,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電網互聯規模擴大是必然趨勢。那么,大電網安全,還是小電網安全?
“做個比喻,大船安全,還是小船安全?”陳葛松表示,“中國電網發展經歷了從城市電網到區域電網(六大區域電網)再到全國聯網的過程,其中從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是省級電網聯網,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是區域電網形成,1998年以后逐步形成全國聯網。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1980年,每年發生電網停電事故19次,從1981年到1996年,每年發生2次,而1997年以后是0次,這說明大網比小網安全。”
那么,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后,國家之間的聯網會安全嗎?陳葛松介紹:“以歐洲為例,歐洲各國的電網就是互聯的,其電力交換能力達10%左右,即使電網偶有停電事故也是因為其管理原因,如果借用中國的電網管理機制,歐洲電網也是安全的。而且,歐洲正在進一步加快聯網,因為歐洲各國認識到聯網的價值,聯網體現了電網作為網絡經濟的特征,即規模效應、經濟效應,同時還可以實現多能互補。”
因此,要保障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安全可靠運行,不僅要靠技術創新解決安全性問題,還要堅定協同機制,即各國要遵守統一的規則、標準,遵循規律。更重要的是,國家之間的聯網需要文化融合、人心相通、管理相同、思維相同。
此外,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總工程師梁旭明表示:“政治互信是跨國電網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歐盟為各國的電網互聯提供了政治基礎。去年烏克蘭電網被黑客攻擊導致癱瘓,后來據分析該黑客來自俄羅斯。此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電網是互聯的,而隨著克里米亞爭端發生,電網曾想斷開,進而引發兩國的一些紛爭。”
對于未來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三網融合發展,陳葛松說:“集成是一個方向,出現的問題是發展過程中短暫的問題,三網融合會更安全,如能源網可以給信息網、交通網提供永續的電力安全,電動汽車到哪兒都有電。”
亟待機制建設和國際合作
“以歐洲電網互聯為例,覆蓋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國家與國家、地區之間的電力交易達4000億千瓦時,約占世界國與國之間交易電量的一半,并在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等多種能源配置方面走在前列。”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局局長助理黃瀚介紹,“究其原因,離不開歐洲各國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關注、認識,同時歐洲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為電網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各國從此前的小規模電力貿易中獲得實惠,進而推動形成統一的電力市場。”
在規劃和運行層面,歐洲建立了統一的輸配電運行聯盟,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相關連接、電力市場交易變得更加順暢,形成良性循環。以此為借鑒,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相關各方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基礎上,以戰略規劃為引領,以組織建設為保障,加強國際合作,聯合各方力量研究重大問題,攻克關鍵技術,完善合作機制,實施重點項目。
《白皮書》指出,需建立全球電網聯合調度機制,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建成完善的全球電力市場。到2050年,跨國跨洲電力貿易量占全球電力消費量的比重達20%-30%。
在國際合作方面,需建立全球性合作協調機制,各國之間開展全方位的務實合作,形成合作共贏的全球能源治理新體系。黃瀚表示:“要充分認識到各種各樣的組織的溝通協調、理念傳播在電網互聯互通中的作用。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從點到面,逐步凝聚形成一種共識,最后達成區域間、洲之間和全世界的互聯互通。當然,最終離不開百姓受益、政府參與。”
全球能源互聯網前景可期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生產、消費、貿易以化石能源為主,電力供應局限在較小范圍內。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跨國跨洲電網發展勢必對今后的世界能源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對此,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原冰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為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配置、利用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將改變未來的能源生產格局、消費格局,即實現清潔替代、電能替代。”同時,將減少能源貧困,促進貧困國家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部分國家的國際話語權。
另據悉,此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與劉振亞會談時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解決氣候變化等問題的“中國方案”,將推動納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引導各成員國共同參與和建設。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標志著加快清潔發展,應對氣侯變化,推動世界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各國共識和共同行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契合世界潮流,集中體現了能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造福全人類的宏偉事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