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規模的膨脹,補貼資金缺口呈逐漸擴大趨勢。數據顯示,去年年底,缺口達到了600億元,今年3月份則顯示已飆升至750億元。這導致行業輿論認為,綠證或將取代運行多年的補貼機制。這“跑偏”的說法,給尚需政策扶植、“只差臨門一腳”的清潔能源發展無異潑了一盆冷水。
在綠證自愿認購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處長李鵬一開始便對上述報道做了糾偏:“很多人解讀說,綠證是通過自愿認購來解決補貼問題,其實我們并沒有這個想法。美國用了大概10年時間,自愿認購占到了新能源消費市場的1/3,我們相信,不管在哪個國家,自愿認購市場都是一個漸進的市場,寄望在很短時間內大幅度替代補貼是不可能的。我們營造自愿認購市場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會共識,這對推動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綠證有在其他國家推行比較成功的先例,所以中國政府希望借鑒綠證的方式來解決清潔能源補貼問題,但短期內替代補貼很難實現。取消光伏補貼會有一個過程,預計光伏補貼會延續到2020年以后。”業內從業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已投運光伏電站仍僅適用于補貼機制,而且國家補貼政策將具備可持續性。未來國家對新能源發展扶持,仍將是各類政策的‘組合拳’。”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也是毫無疑問的。綠證短期內不會取代國家補貼,也不應該取代,應對清潔能源成本降低過程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再多些耐心?!?/span>業內從業人士表示,雖然2020年左右實現光伏平價上網,但同時也要考慮未來確保電力穩定,光伏系統普遍要增加儲能的投入成本。呼吁給可再生能源發展多留一點時間和成長空間?!半S著儲能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多能互補技術等研發技術成本短期內還將很高,依然需要國家的扶持。”
此外,關于“綠證”和“補貼”的關系,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處長徐國新在研討會上做了進一步解讀,“綠證交易是將售出量作為核減補貼的唯一依據,換言之,不申請綠證、申請綠證不掛牌、掛牌沒賣出去的,以上行為都不影響任何發電企業獲得補貼。而且發電企業賣出1個綠證,我們也只是通知電網企業來核減1000度電,不會影響到以前,也不會影響到以后所有新能源發電企業獲得國家補貼的行為?!?/span>
針對流傳的“7月1日之后會有相當大比例的綠證賣出,從而可以把這塊補貼完全覆蓋掉”的說法,李鵬進一步表示,這不是自愿交易承擔的責任,“我們更多希望綠證是小而面廣、對消費側的帶動,希望各環節積極參與進來。”據了解,此前有機構專門開展關于綠證購買意愿的公共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霧霾等環境壓力下,85%受訪公眾認可綠色電力,愿意為綠電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