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世界電網在經歷了三次進化后,目前正在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轉變,那么智能電網究竟是什么呢?
智能電網是什么?
智能電網在目前學術層面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大家對智能電網的認識基本上是趨同的。根據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定義,智能電網是以包括各種發電設備、輸配電網絡、用電設備和儲能設備的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技術、自動化與智能控制技術等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它能夠實現可觀測(能夠監測電網所有設備的狀態)、可控制(能夠控制電網所有設備的狀態)、完全自動化(可自適應并實現自愈)和系統綜合優化平衡(發電、輸配電和用電之間的優化平衡),從而使電力系統更加清潔、高效、安全、可靠。
智能電網的優勢在于?
與現有電網相比,智能電網體現出電力流、信息流和業務流高度融合的顯著特點,其先進性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具有堅強的電網基礎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能夠抵御各類外部干擾和攻擊,能夠適應大規模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電網的堅強性得到鞏固和提升。
(2)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電網基礎設施有機融合,可獲取電網的全景信息,及時發現、預見可能發生的故障。故障發生時,電網可以快速隔離故障,實現自我恢復,從而避免大面積停電的發生。
(3)柔性交/直流輸電、網廠協調、智能調度、電力儲能、配電自動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電網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經濟,并能適應大量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及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的接入。
(4)通信、信息和現代管理技術的綜合運用,將大大提高電力設備使用效率,降低電能損耗,使電網運行更加經濟和高效。
(5)實現實時和非實時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與利用,為運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細的電網運營狀態圖,同時能夠提供相應的輔助決策支持、控制實施方案和應對預案。
(6)建立雙向互動的服務模式,用戶可以實時了解供電能力、電能質量、電價狀況和停電信息,合理安排電器使用;電力企業可以獲取用戶的詳細用電信息,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智能電網的發展趨勢?
智能電網建設是根據我國能源分布于負荷消納地域分布特點,適應我國當前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采取的的電網發展方式,對各類能源,尤其是大規模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電的計入和送出適應性強,能夠實現能源資源的大范圍、高效率配置。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智能變電站是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實現能源轉化和控制的核心平臺之一,前景依然廣闊。
智能電網的發展為電線電纜行業帶來很多機遇和挑戰,這將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整個過程需要不斷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等方面創新轉型。
智能電網涉及范疇廣,帶來的機遇大。輸電網、配電網、用戶側、分布式能源的應用、太陽能、分布式風電這些領域中電纜的應用,在智能電網的大環境下,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信息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運用技術支撐實現融合發展,作為其中環節的電線電纜需要有對于智能化的考量。
(1)智能電網是電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通訊、計算機、自動化等技術在電網中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并與傳統電力技術有機融合,極大地提升了電網的智能化水平。傳感器技術與信息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為系統狀態分析和輔助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持,使電網自愈成為可能。調度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柔性輸電技術的成熟發展,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網絡的完善和用戶信息采集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電網與用戶的雙向互動。隨著各種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應用并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智能電網應運而生。
(2)發展智能電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為實現清潔能源的開發、輸送和消納,電網必須提高其靈活性和兼容性。為抵御日益頻繁的自然災害和外界干擾,電網必須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斷提高其安全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為降低運營成本,促進節能減排,電網運行必須更為經濟高效,同時須對用電設備進行智能控制,盡可能減少用電消耗。分布式發電、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供用電模式,促使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不斷融合,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