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5G通信落地商用,將為萬物互聯構筑技術基礎。展望前景,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向縱深推進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物、機將接入這個系統,能源、數據和算力算法三類資源將深入融合,共同為各類新的“智能業務”構建物理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表示,萬物互聯重構了互聯網的價值,5G低時延、高可靠、大帶寬的特性,感知泛在、連接泛在、智能泛在的特點,是構建網絡強國的基石,通過5G技術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物理世界的數字化映射,使得電網基礎設施、人員及其所在環境信息的識別、感知的泛在互聯成為可能,實現電力信息傳感設備與通信信息資源結合,將傳統電力生產、傳輸、消費的所有環節信息化,推動電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在張云勇看來,5G不僅是一種技術,同時也是促進社會數字化變革的利器,而將5G技術應用到電力行業,幫助電力行業實現泛在電力物聯網與智能電網,是5G應用的重要方向。運營商通過深入了解電力行業,針對其技術指標要求,進一步量化5G網絡的技術指標和架構設計,提供滿足電力行業業務多樣性、多場景、低時延、差異化的完整解決方案。
當5G技術遇到泛在電力物聯網,會產生哪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張云勇表示,5G將為智能電網的配電自動化、精準負荷控制、用電信息采集和分布式能源等不同業務場景提供超高帶寬、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等網絡質量可保障的虛擬專用網絡,能夠面對各個用戶單元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相比企業自建的光纖專網,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具體來講,一是在設計之初,5G就考慮到物—物(機器通信)、人—物通信的需求場景,其超低時延(1ms)、海量接入(百萬連接/平方公里)的特性可以保證電網中信息流的雙向高速傳輸以及大規模用戶和大量業務的安全高效運行,完全可以滿足泛在電力物聯網不同層次的網絡建設需求。
二是5G時代會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出現新的生產服務業態。一方面,對于電網自身來講,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感知是基礎,數據融通是驅動,將電力生產、傳輸、服務過程中的數據顯性表達出來,把一切業務數據化,進一步在數據中挖掘新的業務價值,產生新的業務模式。比如通過5G海量的數據實時回傳的積累和邊緣計算MEC故障模式的學習,能夠提前預測某個設備故障,實現預測性維護等。另一方面,新業態的最大價值是服務終端客戶,借助5G大連接的能力助力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增強電網企業內部感知能力,如規劃建設、調度調控、運維檢修等,可以向智慧小區、智慧城市整體能源解決方案、智慧交通整體能源供給方案、智慧能源套餐及交易模式、用戶能效分析及用戶畫像、智能家居與用能管理等方面延伸。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供電方面,將公共充電樁和車聯網數據進行匹配,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充電服務,還可以擴展到更多車輛服務,甚至可以與政府、電動汽車上下游企業分享平臺上的數據信息。”張云勇補充到。
“5G將大幅提升信息通信對電網業務的支撐能力,泛在電力物聯網與5G網絡的深度融合必將推動電力行業安全、清潔、協調和智能發展,提升電力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真正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用能保障,為智能化工業革命提供堅實的基礎。”張云勇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