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僅有一年多時間。”日前召開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如是強調。
作為重要領域的電力體制改革屆時要交出什么樣的“決定性成果”,作為電改關鍵環節的增量配電改革意欲取得何種成果,如在試點投運數量、覆蓋范圍、營業規模、過網電量規模、業務多元性等方面,需要認真研究,以堅持目標導向,將改革資源用在“刀刃上”。
單看增量配電改革。先從其源起和初心而言,增量配電改革是“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之“有序加快放開配售電業務”的內容,屬于售電側改革范疇,催生帶配電網的售電公司,促進售電側主體多元化,再通過“放開兩頭”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促進市場交易和電價由市場形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其意義還有提高配電網運營效率和供電普遍服務水平。
基于這一改革邏輯,從2016年底啟動首批試點至今,共啟動4批404個增量配電試點,試點已實現地市級全覆蓋,正向縣域全覆蓋延伸。但投運項目數量和經營示范效應還差強人意,業界因此對其進展褒貶不一。
試點推進遭遇多重困難。比如,項目業主確定、供電營業區域劃分、增量和存量范圍、配電網價格機制、增量配電網仍被作為大用戶對待等問題。有觀點認為改革導致供電“破碎化”,不安全;有觀點認為改革試點是塊“唐僧肉”,要先圈先占;幾個回合下來,還有社會資本參與改革的熱情大減,陷入質疑、觀望狀態。
針對試點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國家層面及時出臺數個政策文件,對癥下藥,進行明確和規范,并通過督導調研、直接聯系制度加快推進試點項目落地見效。改革涉及利益復雜,推進改革的效果需要時間來顯現,但完成2020年的任務刻不容緩,需要盡快明確如何體現“決定性成果”,綜合施策。
一是加快撬動存量資產參與改革,形成示范效果。我國存在眾多投資、建設、運營存量配電網的市場主體,他們具有歷史形成的穩定供區、電力用戶以及電網運營經驗,他們轉增量的基礎條件好且參與改革積極性高,比如大型煤炭、石油國企礦區的供電以及工業園區、商業區的轉供電體等,以此類項目為突破口,將有效推動改革形成示范效果。
二是完善并落實好配電價格機制等關鍵配套政策,提升試點生存能力。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歸根到底要靠試點項目的良好投資回報。目前,國家層面雖出臺了有關配電網配電價格、增量配電網“網”的身份等原則性規定,還需要地方提出可操作的增量配電網基本電價標準結算方式,真正落實“網對網”交易等,讓試點有合理收益預期和發展空間,培育社會信心。
三是協調推進電改各環節走向深入,減少相互掣肘。目前增量配電改革中遇到多重困難,跟輸配電價改革、市場化交易、分布式交易、交叉補貼等電力體制其他內容的改革進展有密切關聯,要抓住重點但兼顧左右,協調推進,為增量配電改革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
四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從參與方的有關表態看,改革共識還需進一步強化,要明確增量配電改革的路徑和目標,進一步消除“唐僧肉論”“改革陷阱論”,合理回應超越“9號文”的“輸配分開論”。讓社會資本認識到增量配電網投資是收益預期穩定的項目,也需承擔供電普遍服務的責任,讓地方政府、社會資本、電網企業都擁抱改革,形成改革合力。
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取得“決定性成果”的艱巨性和緊迫性不言自明,要抓緊形成倒推時間表,各方緊密配合,有效落實,爭取盡早交出可以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