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電網投資“熱情滿滿”:從原計劃4186億元調增至4600億元,增長9.9%。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電網是基建投資的重要領域,國家電網調增投資,無疑是為電力行業及相關產業鏈注入一針強心劑。
上調投資,國家電網意欲何為?
首要原因是推動經濟發展。據估計,4600億元投資將帶動社會投資超過9000億元,整體規模將達到1.4萬億元。國家電網年中工作會議指出,增加投資既是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需要,也是國網抓住政策機遇補齊短板、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的需要。
4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怎么花?“新基建”是投資大頭。其中,特高壓1811億元、數字新基建247億元、充電樁27億元。從這樣的投資格局看,特高壓、數字基礎設施、充電樁已成為建設能源互聯網的三個重點。
“新基建”不是新概念。它不僅在經濟社會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未來還將成為促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從短期看,“新基建”有助于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看,“新基建”將為產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如何讓“新基建”落地生花,是國家電網作為基建大戶企業的目標與責任,也是4600億元投資的去向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如何提振社會發展信心?重大電網工程項目被寄予厚望。
特高壓工程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可有力帶動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2020年,蒙西—晉中、駐馬店—南陽特高壓工程有序推進,青海—河南±800千伏直流工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相繼貫通,足見國家電網對特高壓之重視。對特高壓工程擴大投資,是國家電網公司做強主導產業,發揮主業引領力、帶動力的擔當之舉。
4600億元的投資重點除了涉及特高壓領域之外,還將向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傾斜。國家電網的“數字新基建”同樣備受市場關注。
7月11日,山東青島供電公司和中國電信、華為達成聯合打造的5G智能電網項目建設完工,這是當前國內規模最大的5G智能電網。國家電網迎勢而上,入場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與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技術的結合,為有高度數據安全要求的電網提供了更加安全隔離的專用網絡,5G智能電網必將成為能源互聯網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動力。
在此之前,國家電網就已宣布與國內多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范圍涵蓋大數據中心、電力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新基建核心領域。國家電網積極擁抱新技術,重視數字新基建投資,體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信心與決心。
7月27日,國家電網與北汽集團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8月4日,與一汽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加速布局充電樁是國家電網2020年重點工作之一,國家電網與社會各方攜手打造共建共治共贏的新能源汽車服務生態圈,對于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接入充電樁66萬個,服務新能源汽車用戶超過300萬人。國家電網未來在新能源充電樁建設的投入,將撬動整個市場的積極性,充電樁市場必將在“新基建”浪潮下前景廣闊。
除“新基建”外,4600億元投資還將用于脫貧攻堅、農網改造、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等民生基建中。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國家電網圓滿完成“三區三州”配網“百日攻堅”工程,這是央企“頂梁柱”服務社會發展的使命。
4600億元的盤子夠大,國家電網在多個領域發力,效果如何?
最明顯的效果之一是拉動就業。助“六穩”,促“六保”,國家電網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2020年提供4.62萬個就業崗位,比2019年增加40%。
新增就業崗位正是從投資重點領域而來。供電服務、綜合能源服務、工程建設等領域投資的擴大,同時帶來用人缺口。在穩就業的形勢下,國家電網上調投資同時帶來新的用人需求。此外,在數字新基建等新興技術領域,國家電網同樣亟需補充科技創新型人才。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工程建設中,國家電網積極吸納貧困勞動力,以本地勞動力促進本地脫貧攻堅工程建設,助力扶貧就業。
國家電網投資回暖,下半年仍有63.4%投資計劃待完成。這樣的信號提振了行業信心。伴隨電網投資提速,相關領域市場需求將會出現大幅增長,激活上下游產業鏈。
2020年,挑戰與機遇并存,數字化進程加速促進了產業鏈重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推動4類產業升級,以新增長點的突破,連綴產業鏈“一條線”,激活產業集群“一大片”。用4600億元投資帶動社會投資9000億元,國家電網正在蓄積力量、激活市場。
圍繞“六穩”“六保”,國家電網做出擴大固定投資的決策部署,體現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的態度,和應對挑戰、搶抓機遇的作為。毛偉明董事長在公司年中工作會議上提出“穩、進、育、開”四字要求,擴大固定投資既是在強基固本、以進促穩,同時孕育新機、開創新局。
可靠的電力供應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筑牢根基,國家電網“慷慨解囊”,將錢花在刀刃上,為保民生、促經濟再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