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色系视频观看,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客服
全國熱線
400-6900-880
聯系郵箱
zcdl@zcdl.com
客服電話001
0510-80710777
客服電話002
0510-80713999
OA
郵箱
首頁 · 黨建新聞 · 詳情
能源產業這5年:新一輪電改進入深水區 煤電控產能取得理想效果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4日 08:37

“十三五”期間,“能源革命”深入推進,能源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能源消費方式深刻變革,截至2019年底,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3.4%,較“十二五”末大幅提高5.4個百分點;能源供給更加清潔多元,風電、光伏發電、水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規模快速提升;技術創新多點開花,煤炭、頁巖氣、可燃冰開采技術以及特高壓、水電、核電、煤電開發等技術均獲重大突破;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國際合作加速落地,能源領域合作項目遍布“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

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扭轉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十三五”以來,我國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

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提前完成對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5%以上,相當于節能4.8億噸標煤,節約能源成本約4000億元;全國碳市場如期建立、平穩運行……

在此背景下,2020年我國進一步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并宣布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宏偉藍圖已經繪就,能源產業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不懈努力。

新一輪電改進入深水區

“十三五”是新一輪電改真正開始落地的5年。2015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電改,確立了“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的改革思路。2016年出臺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給出了明確時間表:2017年底前,核定輸配電價,逐步減少電價交叉補貼;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完成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培育工作;2020年,全面啟動現貨交易市場,逐步取消優先發電權以外的非調節性發電計劃。

電改推進5年,成績可圈可點——省級電網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出爐”、現貨試點進入試運行階段、電力交易機構電網資本占比至多80%、上萬家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但問題也同樣突出——交叉補貼仍未給出解決路徑、現貨市場全面啟動難度不小、交易機構距離獨立規范運營還很遙遠。

如今,電改已來到關鍵節點。未來電改能否盡快取得更多實效,亟需行業、企業尤其是主管部門更加擔當有為。

油氣改革打通關鍵一環

“十三五”是我國油氣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這5年來,圍繞“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油氣體制改革大刀闊斧,重磅舉措頻出,不斷推動行業向著市場化方向邁進,其中最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舉措當屬推動完成了油氣管網的獨立。

2020年9月30日,國家管網公司完成油氣管網資產交割,正式接收“三桶油”旗下主要管道、儲氣庫和接收站資產,結束了幾十年來我國油氣管道建設運營由“三桶油”掌控并各自為政的歷史局面,成為油氣體制市場化改革中的標志性事件和轉折點。

當前,國家管網公司具有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調配、輸送和存儲油氣資源的核心能力,形成了“全國一張網”,并定期向社會公開剩余管輸和儲存能力,推動實現油氣基礎設施向第三方用戶公平開放。隨著油氣管網的獨立,油氣行業未來的市場化改革之路將更加順暢,一個更加開放、多元、健康、高效的油氣市場體系值得期待。

煤炭產能結構大幅優化

“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堅持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堅決淘汰不具備安全環保條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產能;推行產能置換長效機制,引導低效無效產能有序退出。“去產能”取得一系列成果——截至2019年,累計退出產能近9億噸,提前完成化解淘汰落后產能8億噸左右的總量目標。2020年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計劃再去產能約1億噸,科學產能占比有望超過70%。

以此為基礎,煤炭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全國煤礦總數減至約5300處,其中大型煤礦超過1200處、產量超過30億噸。對比2015年的全國共有煤礦1.2萬處,大型煤礦不到1000個、產量23億噸,大型現代化煤礦現已成為全國煤炭生產的主體。行業主要任務也由“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優產能”。

國企并購重組迎來新高潮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大做強做優國有資本意義重大。作為國民經濟骨干力量,“十三五”期間,能源產業加快國企改革。在央企層面,神華、國電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成為我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央企重組;中核、中核建重組成立“新中核”集團,主業更強、產業鏈更齊、話語權更重;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合并重組正在進行,將催生化工行業萬億級“巨無霸”。此外,國家管網公司形成“全國一張網”,央企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第一批資產劃轉也已完成……能源央企改革形式多樣、成效突出。

地方國企的改革同樣如火如荼。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重組誕生出“新山能集團”,是我國第三個煤炭年產量超2億噸的煤企;山西同煤、晉煤和晉能集團聯合重組,新成立的晉能控股集團成為巨型現代化能源企業……能源領域國企改革正在為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注入新動能。

煤電控產能取得理想效果

煤電行業“十三五”高開低走。2015年末、2016年初,動力煤價格一度跌破400元/噸,煤電投資熱情高漲,然而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煤炭去產能取得實質成果,煤炭價格快速回升且持續高位運行至今。煤電企業的境遇隨之急轉直下,急劇攀升的發電成本、不斷減少的計劃電量、持續降低的度電價格,讓眾多電力行業投資者認識到,煤電“大建快上”的時代已經結束。

為給過度發展的煤電建設“踩剎車”,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印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等多份文件,提出“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嚴控煤電產能擴張。

“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緩建煤電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取得預期效果。嚴控煤電產能也為“十三五”后幾年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乃至近期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贏得了空間。

水電建設勇闖“無人區”

“十三五”時期,我國常規水電建設已近尾聲。雖然常規水電累計新增投產和新開工裝機容量均未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但這5年,水電建設已經由規模化開發轉向智慧化、數字化、無人化高質量發展,攻克了世界水電發展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水電機組也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飛躍。

例如,以“十三五”開工建設的白鶴灘水電站為標志,我國水電建設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繼續引領世界水電發展。白鶴灘水電站裝機1600萬千瓦,規模世界第二;單機容量100萬千瓦,規模世界第一。工程建設難度極大,堪稱“中國乃至世界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期間,白鶴灘水電站攻克了抗震安全性問題、拱壩建設過程中混凝土溫控防裂問題、樞紐泄洪消能問題等六大世界水電技術難題,標志著我國水電建設能力已進入“無人區”。

三代核電拉開批量建設大幕

“十三五”我國核電迎來穩步重啟,裝機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截至2020年9月底,我國商運核電機組48臺,總裝機4987.5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4臺,總裝機1553萬千瓦。規模雖不及《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在運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但在運在建機組規模已分別居世界第三和第一。

5年來,AP1000全球首堆、EPR全球首堆先后投產,浙江三門一期、山東海陽核電一期、臺山核電一期全面建成。同期,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已并網,國和一號研發完成并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已完全具備先進核電自主化能力。2019年以來,我國先后核準位于廣東、福建、浙江和海南的華龍一號后續項目,華龍一號步入批量化建設階段,為我國先進核電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加了后勁,也使我國核電實現了從二代到三代的全面跨越。

光伏奮力邁入平價時代

降成本,去補貼。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十三五”是全力沖刺平價時代的5年。這5年,國內光伏電站系統成本下降近一半,標桿電價成為歷史,光伏產業開啟競價上網和平價項目申報相結合的發展新階段。

告別標桿電價,是技術升級的必然結果。“十三五”期間,在第二批、第三批共18個光伏領跑者項目的推動下,單晶PERC等先進制造技術迅速鋪開,太陽能電池片轉換效率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間,光伏電站系統成本從超7元/瓦降至約4元/瓦,降幅近48%。

2018年,“5·31”政策的發布促使光伏去補貼進程提速,迎來“競價”和“平價”共舞新時代。2020年,我國有13個省市區申報平價項目獲批,競價項目入選省份進一步減少至15個省市區。

5年征程,光伏產業努力踐行“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市場化自我持續發展”,在平價之路上蹄疾步穩。

風電開發格局持續優化

過去的5年,是我國風電激昂奮進的5年。從草原荒漠到高山丘陵,從內陸平原到深海遠海,歷經5年技術革新,風機已在全國各地屹立成群。

“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走向平價,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穩步擴容。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到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已達2.23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2.16億千瓦、海上風電750萬千瓦,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我國穩居全球風電第一大國。

始于“三北”,輻射全國。得益于大兆瓦機組、大尺寸葉片以及更加精細化的風場設計,如今風機已走得更高更遠,“低風速”地區也已不再是不可開發之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三北”地區與中東南部地區風電開發已呈現“齊頭并進”之勢,風電開發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特高壓登上國際電力工業制高點

“十三五”期間,我國特高壓工程建設加速推進,新增投運數量達到“10交10直”(截至2020年底累計投運“13交16直”),另有“3交3直”在建(核準)。

期間,我國特高壓技術不斷創新升級,如±800千伏電壓等級工程額定輸送功率從640萬千瓦升至1000萬千瓦;±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設計輸送容量已達1200萬千瓦,線路長度達332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創造了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站工程等多個世界第一……

此外,“十三五”期間,藏中聯網工程、阿里聯網工程等一批其他電壓等級重點電網工程相繼投運,在穩投資、促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氫能迅速成為能源領域新寵

對于我國氫能產業而言,“十三五”是產業捕捉機遇、孕育發展潛力的5年。

期間,政策利好不斷,為行業穩步發展注入“強心劑”。例如,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創新列為國家重點發展任務;2019年3月,氫能首次被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氫能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氫能相關布局規劃“火”遍全國,氫能產業成為各地區競逐的“新藍海”,行業基本形成了氫能研發、制備、儲運、加氫、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但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無序競爭和產能過剩風險也已初步顯現。行業亟需在降成本、強基建、攻技術上下足功夫,在“查漏補缺”中搏得更大、更實的發展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蛻變”。

新能源汽車告別高補貼

“十三五”時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5年。在財政補貼及全行業共同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迅速壯大,電動汽車續航低、充電難等問題逐漸改善,市場接受度顯著提升。

期間,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從2015年的42萬輛,增加到2020年11月的520萬輛,增長12倍;同期充電樁保有量從6.6萬臺增至153.9萬臺,增長超23倍。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立住了腳、扎穩了根。

為長遠計,須擺脫補貼依賴。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且續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汽車不再享受中央補貼。隨后,新能源汽車銷量罕見地出現月度同比“十二連降”,觀者為之捏了把汗。但自2020年7月起,新能源汽車產銷迅速攀升,且以私人購買為主。涅槃重生,產業發展新局面已然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