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色系视频观看,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客服
全國熱線
400-6900-880
聯系郵箱
zcdl@zcdl.com
客服電話001
0510-80710777
客服電話002
0510-80713999
OA
郵箱
首頁 · 黨建新聞 · 詳情
新型電力系統重塑能源消費生態
發布時間:2021年08月15日 08:57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消費體系,已成為全世界能源系統轉型發展的重要共識。近年,發達國家、能源機構和知名能源電力企業高度重視能源高效利用,通過推動能源消費側電氣化和高效化發展,促進節能降耗,降低能源消費強度。

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雙碳”目標,并明確了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這為能源電力行業在能源消費側的發力指明了科學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構建適應“雙碳”目標發展的現代能源體系,需要向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系統轉型,充分發揮電力在能源轉換利用、傳輸分配和高效配置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要大力提升能源消費側的電氣化水平和節能降耗水平。

低效粗放仍是用能側痛點

伴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能源消費需求將持續穩定增長。然而當前,我國能源消費方式仍相對低效粗放,不能充分適應“雙碳”目標發展要求。具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是終端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占比高,清潔低碳轉型壓力大。我國2020年煤炭消費占比達56.7%,石油、天然氣分別為19.1%和8.5%。2020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攀升到73%和43%。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統籌能源高質量發展與安全供應,提升能源自給能力。

二是能源利用低效粗放,節能降耗壓力大。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強度是4.1噸標準煤/萬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能耗雙控壓力大。長遠看,粗放的能源利用模式不能滿足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無法滿足“雙碳”目標下的減排需要。

三是能源消費是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當下,能源消費側減污降碳任重道遠,散煤消費比例仍然較高,二氧化碳與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大,散煤有序退出和民生采暖保障需進一步實現有序協調。

具體看,電力消費領域也存在電氣化程度不高、智能用電技術創新不足、用戶參與市場交易機制不健全等三個問題。

一是我國電氣化水平較低,電氣化高速發展與電力安全供應需實現統籌協調。

據預測,我國終端電氣化率將在2035年達到約45%,并在2050年、2060年分別躍升至60%、70%。而當前我國電氣化水平約為27%,電氣化水平提升任務艱巨。與此同時,用電負荷冬夏“雙峰”特征日益顯著,尖峰電力需求平衡問題成為影響電力安全供應的關鍵,安全保供形勢不容樂觀。如何統籌加快推動電能替代和滿足電力電量供需平衡,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是智能用電技術創新相對滯后,用戶美好用電需要還未得到充分滿足。

當前,海量用戶用電數據未被充分挖掘,用電服務的在線化、數字化、智慧化水平不高,多元智能用電設備、精準實時需求響應、綜合能源服務、電動汽車高效充換電等用電關鍵技術創新空間廣闊,用電用能的獲得感、幸福感有較大提升潛力。

三是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政策機制體系不健全,用電新模式、新業態不夠豐富。

當下,電力消費側市場化程度不高,用戶仍以被動消費為主,參與交易的準入門檻高、收益模式不清晰,充分調動電力消費積極性、主動性的市場機制不成熟,用戶主動參與系統平衡調節、節能減排、資源配置、促進新能源消納的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同時,電力消費的新模式、新業態創新不足,用戶用電的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

“電氣化”和“高效利用”是轉型關鍵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電力消費側高質量發展,需要牢牢把握“電氣化”和“高效利用”兩大關鍵點,多措并舉拓展電能替代的廣度和深度,加強能效管理和節能改造,挖掘需求側資源靈活調節潛力,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完善政策體系與市場機制,豐富商業模式和用能新業態,全面促進電力消費側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服務能源消費革命。

首先,應多領域、多維度持續拓展電能替代的廣度和深度。

順應電氣化趨勢,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促進工業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設備,提升大型公共建筑替代規模,加快普及熱泵、電蓄熱(冷)、電廚炊、電采暖等技術,降低客戶用能成本。提升交通用能電氣化水平,促進港口岸電、電動船、公路和鐵路電氣化發展,推動充電樁、車聯網平臺與電動汽車產業協同規劃、有序發展。持續推進鄉村電氣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脫貧地區電網建設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實施。對燃煤自備電廠企業,嚴格落實國家規范自備電廠管理的要求,積極推進燃煤自備電廠實施清潔替代。

其次,創新能效服務模式,加強節能改造,提升全社會終端用能效率。

應以公共建筑、工業企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為節能降耗推廣重點,加強能效管理,積極拓展用能診斷、能效提升、多能供應、清潔能源、智慧用能等綜合能源服務,提升全社會終端用能效率。推動完善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政策機制,利用市場紅利促進豐富用電用能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綜合能源服務形式,促進電、氣、冷、熱等多能互補和高效利用,構建個性化、定制化、差異化能源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多元化節能用電需求,服務人民生活,提升用能滿意度。

再次,擴大可調節負荷規模,深挖需求側資源潛力。

拓展可中斷、可調節多元負荷資源庫,深度挖掘虛擬電廠、電動汽車、用戶側儲能等優質資源調節能力,有效聚合各類資源,高效統一利用管理。健全需求響應政策保障體系,健全需求側資源參與需求響應、輔助服務和現貨交易的市場機制,完善資金來源、成本疏導和收益分配機制,創新用戶側參與系統調節的新模式,保證能源電力供需安全,增加清潔能源消納能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最后,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能源消費技術創新升級。

強化數字化服務支撐,應用“大云物移智鏈”技術,大力實施“互聯網+”用電服務,推動用電服務線上化、數字化、互動化。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電能替代、綜合能源服務、能效管理、需求響應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研發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經濟高效、綠色清潔的用電服務。構建能源服務生態圈,打造貫通能源消費的設計、制造、施工、運維等全過程的產業鏈,對接上下游與客戶側資源,形成共建共治共贏的能源消費產業生態圈。

新型電力系統將重塑消費生態

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電力消費側的商業創新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未來,伴隨資金持續投入、數字技術發展、市場機制完善、用電模式創新,電力消費側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市場前景,并將呈現數字化、市場化、低碳化三大特征。

首先,電力消費側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將加速提升。

伴隨著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海量用電數據價值被充分開發利用,用戶潛在用電用能需求被深度培育挖掘,用戶參與系統平衡、實時互動與高效交易得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電力需求預測將更精細、電力供需匹配更高效。用電服務新模式加速涌現,虛擬電廠、分布式發電、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等新技術新業態將大大提升電力消費側的智能交互和靈活控制能力,用戶側主體將兼具發電和用電雙重屬性,從剛性的“被動消費者”升級為柔性的“主動產消者”,“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和需求側高效響應能力將不斷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進一步保障。

其次,市場化手段將促進電力消費側資源高效配置。

伴隨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及售電市場等機制的逐步完善,電力消費側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準入門檻不斷放寬,環境將更加公平友好。電力用戶充分享受市場和改革紅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發揮,靈活有效的價格機制將顯著提升電力消費側資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分布式發電“隔墻售電”機制持續健全,綠證、碳市場等與電力市場高效耦合,助力用戶促進系統供需平衡、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推動減污降碳的潛在價值充分顯現。

再次,電力消費側成為能源利用低碳化高效化的主戰場。

未來,電力成為推動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電能在終端能源側的消費中的比重將不斷攀升,尤其是在工業、建筑、交通、農業農村和生活消費領域,電氣化發展潛力巨大。分布式新能源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的健康有序發展,將顯著促進新能源的就地開發利用,顯著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提升電力供需就地平衡能力。能效服務和綜合能源的創新發展,構建以電為中心的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實現能源供需數據有效貫通和各類用能設備智能管控,將助力電氣冷熱多種能源通過電力為載體實現協同互補、靈活耦合、高效轉換,促進“雙碳”目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