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國的電力標準更多的是跟蹤國際標準,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當自身技術進步后,必將要求我國的標準成為世界標準的引導者。”日前,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許松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電力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包括高壓直流輸電、智能調度、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在內的11項國際標準由我國提出并獲得批準,正在編制過程中。
我國電力技術領跑國際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設備容量10.63億千瓦,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電力裝機大國;電網規模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
據許松林介紹,我國電力行業目前有多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如:隨著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投產,標志著我國特高壓交直流研究、設計、設備制造、建設運行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的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世界先進的火力發電技術。
另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三峽工程的建設運行以及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等電站的建設,單機容量從70萬千瓦向80萬千瓦乃至100萬千瓦機組發展。我國大型水電機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正逐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的高壩工程建設能力、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技術的進步必然要在標準中得到反映。”許松林說,隨著中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力技術也得到長足進步,在一些技術領域,中國的電力技術和應用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所以開展標準化工作,成為世界標準的引導者,就成了我國電力技術進步發展的必然要求。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
據了解,為加強智能電網標準化工作,結合我國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研究成果,發揮我國在智能電網用戶側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我國在智能電網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我國向IEC提出申請成立“智能電網用戶接口項目委員會”的國際提案,并于2011年9月獲得批準(PC118)。
同時,據許松林介紹,最近,為加強新能源并網技術國際標準化工作,我國向IEC提出申請成立“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委員會”提案。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承擔了“高壓直流輸電技術”(IEC/TC115)和“智能電網用戶接口項目”(IEC/PC118)兩個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
與此同時,我國電力行業還積極向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申請提出國際標準修訂提案。其中,由我國牽頭起草的《電動汽車換電站安全性能要求》、智能調度領域的《電網通用模型描述規范》和《電網通用模型圖形描述規范》3項國際標準提案獲批準。另外,高壓直流輸電、智能調度、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用電等領域共11項國際標準由我國提出并獲得批準,正在編制過程中。
據了解,標準化工作之所以對電力行業如此重要,還在于電力系統對電能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需要電源運行性能達到相應標準。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所主要承擔新能源發電并網研究、試驗檢測及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據該所副所長秦世耀介紹,新能源設備和并網技術的標準化有助于促進新能源產業技術升級,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如果不能滿足電力系統對電能的質量要求,將給電力系統帶來很大問題。據國家電監會2011年第4號《風電安全監管報告》統計,僅2011年一年,我國發生規模超過1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脫網事故193次,超過50萬千瓦的大型事故12次。風電機組如果發生大面積脫網事故,會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帶來很大風險,同樣也使風電場業主遭受巨大損失。
秦世耀說,目前國內涉及風電并網的相關標準相繼出臺實施,既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也有企業標準。涉及領域包括風電規劃、設計、運維、并網管理以及設備制造等方面,標準體系建設比國外的風電標準體系完善。其中部分技術指標方面領先于國際。“標準體系的出臺有效解決了風電場建設沒有規范、接入電網沒有標準等問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風電系統的安全運行。”他說。
電力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近幾年來,在電力國際標準化戰略的影響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電網公司先后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等國家積極開拓國際業務,南方電網公司在東南亞的國際業務不斷深入,各發電集團和電力工程建設企業相繼在世界各國投資建設水電站、火電廠和輸變電站業務。
許松林表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競爭策略,是簡單地跟著國際標準做,還是主動作為、努力打造符合自己要求的“國際標準”,按照我們的游戲規則來辦事,這其中的區別差距很大,會對企業的海外發展有很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海外生存。因此,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將我國的標準引入國際舞臺,全面提升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事務成為非常重要的內容。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和科技格局調整變革步伐加快,世界各地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的應用更趨頻繁,國際合作與貿易出現了新特征、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許松林認為,中國電力企業走向國際,迫切需要國際標準化工作給予支持和配合,這是新形勢下對電力標準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