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色系视频观看,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客服
全國熱線
400-6900-880
聯系郵箱
zcdl@zcdl.com
客服電話001
0510-80710777
客服電話002
0510-80713999
OA
郵箱
首頁 · 黨建新聞 · 詳情
走中國特色的電力改革道路
發布時間:2013年11月12日 13:45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新一輪改革再次激發起社會各界的熱情和期待,各領域改革的討論迅速升溫,電力改革也隨之再入公共視野。

變革是永恒的,沒有變革就沒有創新的活力,沒有變革就沒有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中國電力工業,也是在不斷變革中發展壯大的,事實上,縱觀新中國電力發展,改革從來就沒有停頓過,而且中國電力行業的改革一直走在同類行業的前列。深化電力改革,必須實事求是地厘清中國電力的歷史和現實,厘清國際同行的優劣得失,多一些冷靜負責的分析,少一些浮躁虛華的口號,努力探尋改革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前行中的電力改革 

新中國成立之初,電力工業都分散在各地,屬于軍事管制的范疇。新成立的燃料工業部只直接領導華北地區少數幾家電廠和電力公司。1949年至1952年,各地電力工業逐漸劃歸燃料工業部集中管理,完成了新中國對于電業管理的第一次集中。燃料工業部成立了電業管理總局和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區域電業管理局,形成了垂直壟斷、政企合一的電力工業管理體系。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電力工業部成立,進一步強化電業的集中管控,撤銷了六大區域電管局,各省電力工業直接由電力部管理和領導。這也是由電力部直接領導各省、市電力工業的唯一一個時期。隨著各省級電業管理機構逐步充實,電力工業形成中央和地方相結合、以中央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

 1958年,水利電力部成立,適逢大躍進思潮洶涌之時。水電部將電力全部下放給各省獨立的工業體系,水電部只負責兩個跨省跨區電網,即京津唐電網和吉林—遼寧電網。這是中國電力管理體制的第一次拆分。3年后,國家發現分省的電力體制存在很多弊端,極大影響了電力工業的統一性和安全性,而且出現了嚴重的缺電局面,故不得不將電業管理權上收,實行以中央為主體的管理體制,并已形成京津唐、東北、華東、中原和西北五大電網的管理體系。這是第二次電業管理權的集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水電部軍管,又一次把電力工業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

 1975年,恢復水利電力部。國務院明確提出要加強電網統一管理,跨省電網必須實行以水利電力部領導為主的體制。水電部上收了東北、北京、華東電業管理局和四川省電力工業局。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三次集中電業管理權。

 改革開放以后,電力管理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的時期。1979年2月,國務院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再次強調“電力工業是建立在現代化技術基礎上的大生產,必須實行高度的集中統一管理。”在隨后的發展中,無論是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還是后來改組成立國家電力公司,中國電力管理體制始終堅持了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 

1979年至1997年期間,實施了政資分開、發電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在發電市場引入了新的投資主體,結束了發電市場獨家經營的局面。電力管理體制仍政企合一、垂直一體化經營。1998年至2002年,實行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的改革,但仍保持垂直一體化經營方式。

 2002年實行的電力體制改革,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膽的一次嘗試。上世紀90年代,新經濟(310358,基金吧)自由主義思潮澎湃,世界范圍內掀起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熱潮;加之國內對于改革的期待和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電力改革就在這樣的形勢下啟動了。改革效仿了盛極一時的英國模式。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成立電監會,從而進入廠網分開、政監分離的階段。國家發改委、國資委、能源局、電監會等部門分別承擔相應的政府管理職責。

 到2012年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已達11.4億千瓦,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增長了近3倍;220千伏以上變電容量達22.8億千伏安,增長4.3倍。電力技術發展、科技創新水平有了極大提高。成就的背后,也不能忽視改革帶來的問題。電力市場尚未形成,科學的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建立,電力立法、政策均未落實,電力規劃的管理不到位,發電企業無序競爭,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等等,這些問題表明,電力的改革還需繼續。

 他山之石未必能攻玉

 一說到電改,不少人似乎都有一個印象,就是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已經進行了各種拆分,輸配獨立、調度獨立、交易獨立、配售獨立,充分競爭,總之就是一個“拆”字了之。但實際遠非如此,各國電力體制改革沒有“規定動作”,模式也是五花八門,都是由本國的客觀條件決定的,同樣是西方工業化國家,美國、法國等國家并未照搬盛極一時的英國模式,是因為他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條件限制,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改革路徑。這些特定的限制條件不僅包括電力市場發展水平,還包括資源狀況、經濟體制,甚至社會和文化價值上的差別。

 從發輸配售環節的關系看,世界電力體制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一體化公司,目前歐洲和美國的大部分電力公司保持這種狀態,只在集團內部根據市場化的要求實行了業務獨立,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二是輸配分開,輸電從其他業務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輸電公司,包括英國、北歐、意大利、西班牙及東歐一些國家,其中英國是實行了徹底分拆后,在市場作用下發電和配售電又重新實現了合并,采用內部業務獨立模式;三是廠網分開,也就是發電分離、輸電和配電保持一體化,如韓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第一水電等公司;四是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完全拆分,分別建立獨立企業,主要是阿根廷、俄羅斯,通過分拆實現私有化是這兩個國家改革的共同點,而俄羅斯在2012年又重歸輸配合一。

 從調度、交易和電網運營機構的關系看,存在兩種模式:一是電網和調度一體化,歐洲所有國家都采用這種模式;二是電網和調度分開模式,美國獨立運行機構采取了這種模式,這與美國多年來電網企業較為分散的特點相適應。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電力體制改革模式林林總總,并不像媒體宣傳的那樣都是拆散打碎的。相反,世界電力改革進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特點和新趨勢,更值得我們深思。

 其一,不同的電力工業發達程度、市場成熟程度的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著眼點不同。對于英美等成熟的電力市場,改革的焦點是降低電價、提高效率;而對于發展中的電力市場,改革的焦點是吸引投資,擴建基礎設施,以保障電力的可靠供應。例如英國在電力改革時,國內已經出現了經濟增長緩慢、電力裝機富余的后工業時代特征,1986年~1990年英國的GDP增長率僅為3.3%,發電量年均增長率為1.5%,而裝機備用率達35%左右,遠遠超過15%的國際一般標準。

 其二,世界電力市場化改革,大多將焦點置于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各國在電力體制改革之初,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來保障電力市場的有序運行,同時規定了市場的競爭規則、準入條件、競價機制等。英國在改革的前一年即通過了《1989年電力法》,對電力市場化運行規則做出規定;美國在電力改革之初的1992年~1999年連續頒布了包括《能源政策法案》在內4個法案,保證改革的有序推進。所以,電力體制改革要堅持立法先行、規則引路,完善的市場機制才是開展競爭的最好保障。

 其三,產權式業務拆分已經不再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必備條件,并且出現了“重回一體化”的新趨勢。例如英國在體制改革后,各家電力公司之間頻繁的兼并重組,經過20年的發展,發電企業和配售電企業重新合并,目前有6家“發電—售電”一體化公司,占總體市場份額88%以上;新西蘭5大發售一體化公司占據了售電市場份額的97%;俄羅斯也在近期提出計劃重回輸配合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