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政策,正確提升自身戰略定力,把握機遇,勇敢面對挑戰是售電公司在2017年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業內專業人士表示。
電改的步伐鏗鏘有力。售電側隨著社會資本的不斷涌入和各試點地區售電市場的日趨成熟,2016年,部分售電公司已經享受到了改革紅利。那么,隨著2017年電改重量級“靴子”的陸續落地,售電領域在2017年將有哪些新的看點?
看點一:交易機制更趨成熟
“政策作為燈塔,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市場模式的當下,所有參與者都需要保持與國家改革方向的高度一致。”一位來自唐山的電力工程企業針對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眾所周知,我國電改的內容之一是為了將電企的盈利模式從購銷差價轉變為輸配電價,將電費的定價由政府統一定價變為準許成本+合理收益,將過去不明確的價格組成變為公開透明,用市場化手段優化社會資源配置。
在業內人士看來,先行布局的售電公司圍繞著交易價格形成“賺差價”的普遍盈利模式,2016年利潤總體超出預期,但并不是所有的售電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更多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據了解,以廣東省為例,據相關機構測算,2016年3-5月的電力競價交易中,三次交易電廠向需求方合計讓利5.3億元,其中預計有近4.5億元被售電公司獲得。但是,在之后的競價交易中,平均結算價已經由4月最多的0.148元/千瓦時下降到9月的0.037元/千瓦時,由此可見售電公司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2016年10月底,廣東經信委又公布了一條從2017年正式開始實施的電力交易規則,其中不僅對競價交易成交機制進行了改變,而且還將對電力大用戶、售電公司采取了月結月清的方式結算偏差電量,對偏差電量要進行懲罰。同時,新規則中規定,電力用戶在同一時刻只能選擇一家售電公司購電(長協+競價),合約期內維持購售電關系不變。2017年1月22日,廣東省電力交易中心發布3月份集中競價通知,明確指出,單一售電公司競爭交易總電量由15%提升至20%。
“這些新則都對售電公司的競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不及時消化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加強自身戰略定力,在市場化初期的眾多售電公司很有可能會迷失在市場化的未來。”業內專家有著共同的看法。
看點二: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6年的售電公司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出現這一問題原因是什么?”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售電公司是因政策而生,注定隨著政策改變,這種潛在的政策風險不能消除只能應對和降低,而每個售電公司的情況不同,對政策的理解能力、反應能力也不同,一些走在前沿的大中售電公司,通過建立龐大的信息收集網絡略提前獲知信息,或者針對新的政策對市場策略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策風險,但是一些規模較小,或者只是看到市場紅利,想來分售電市場一杯羹的‘菜鳥’型售電公司則沒有這種能力。”業內高級售電管理師分析道。
“其二是市場風險,目前,多數售電公司大部分交易用戶是鋼廠、鋁廠等工業用戶,不僅用戶結構單一,還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篩查是否是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這無形中帶給我們售電公司負偏差損失的風險,畢竟從交易體量上來說,電是大宗商品,一旦大客戶出現此類問題,就會讓整個公司全年的利潤全部泡湯。此外,還要緊盯競爭對手帶來的行業壓力等等。”業內企業對市場風險有著切身體會。
按照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將有序放開除公益性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和配電增量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這給售電公司帶來了更多的經營模式和服務渠道。同時,全面放開的用戶側分布式電力市場,將實現電網公平接入,電力交易中心試點的全面鋪開,推動電力直接交易大幅增加,這些都將減輕售電公司存在的潛在風險,提升售電公司的生存能力,這或將是2017年售電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看點三:售電實戰即將打響
“根據《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國售電公司來自電網公司、發電企業、工程建設公司、節能服務公司、大型工業園區等,市場主體復雜,格局多變。”業內專家表示。
2017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出臺《輸配電價定價辦法》之后又正式公布了《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暫行)》,而就在當月,河北、重慶、廣西等省就公示了多家售電公司信息,按照規劃,后期還將會有更多的省份密集型核定輸配電價。
從2016年的電力競價交易可以看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的售電公司受操作范圍小、價格波動受限等因素影響,單純的購售電業務難度會不斷增加,“賺差價”的粗放式盈利模式之路在2017年必然會越走越窄,不同的市場主體都會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但售電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完成“進化”,進一步發揮“鯰魚效應”的作用是不變的。
“目前,我國的電力交易的頻率最高是一個月一次,而在歐美、澳大利亞等國家,已經實現15分鐘一次,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售電公司肯定會進行分化與再定位,真正的售電實戰或許會在今年打響,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售電公司都需要面對的課題。”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