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所確定的降成本任務中,價格杠桿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下面的數據絕對讓許多人大吃一驚:2016年,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國降成本規模約1.1萬億元,其中價格主管部門通過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就完成了2500億元的任務,占比高達1/4。
據了解,圍繞降成本,通過價格主管部門的努力,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減輕企業負擔已達4000多億元。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了解到,在國務院今年所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的目標中,降低經營服務性收費任務是1700億元,目前已完成1400多億元。
降低用能成本,讓企業發展更有勁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表示,中鋁是全國最大的電力用戶,去年中鋁業績大幅改善,是近年來經營業績最好的一年。中國鋁業2016年的財務年報顯示,2016年電解鋁外購電280億度,2016年用電成本為每度0.28元,較2015年的0.34元降低16%左右。
作為企業,中鋁所享受到的“紅利”源于近年來日益深化的電價改革。事實上,在價格主管部門去年所完成的2500億元降成本任務中,其中2000億元是企業的用能成本。7月26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一場以價格改革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上,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表示,到今年6月底,我國省級電網全部進行了輸配電價改革,實現了全國的全覆蓋。
“改革就是涉險灘,改革就是啃硬骨頭。”在張滿英的眼中,輸配電價改革可謂是“整個電力體制改革中‘硬骨頭’中的‘硬骨頭’”。通過長達3年的輸配電價改革,降低了輸配電成本,最終降低了終端用戶的銷售電價。據張滿英介紹,通過嚴格的成本監審,共剔除電網企業與輸配電價不相關的資產、不合理的成本和費用合計1180億元,占比為14.5%。“輸配電價改革后,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平均每千瓦時減少將近1分錢,核減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其中今年為380億元。”他說。
同時,在電價改革中,價格主管部門大力推進電力直接交易,據統計,2016年,全國電力直接交易規模約為1萬億千瓦時,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23%,每千瓦時平均降低約6分錢,年減輕企業用電成本約600億元。今年上半年,通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蒙西電網營業區范圍內的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5000億千瓦時,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比重已經達到22%,同比增長了50%。張滿英表示,預計年底全國包括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跨省送電交易等在內的電力市場化規模將達到2萬億千瓦時,占電網銷售電量的35%,同比增幅將達到50%。
此外,通過煤電聯動,下調燃煤機組上網電價,相應下調工商業銷售電價,共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7.44分錢,其中,2015年4月20日以來,下調銷售電價2.5分錢,為企業減輕電費負擔835億元。
在電價改革向“深水區”推進的同時,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2015年4月,將非居民用增量氣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實現了非居民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并軌。同年11月,將全部非居民用氣價格降低0.7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研究員景春梅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非居民用氣每立方米降價7毛錢,為社會節約1000億元。其中實行門站價管理的天然氣有600多億立方米,降價金額達430億元,同時也帶動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價格相應大幅下降,合計能夠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約1000億元。”
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讓企業輕裝前進
此前一些關于企業稅費負擔過重的說法,曾在全國掀起一場大討論。事實上,在國務院所提出的降低企業成本的任務和目標中,清理涉企收費無疑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圍繞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在清費減負、完善收費監管政策、建立目錄清單制度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其中,近幾年針對專門領域開展了多次清理涉企收費工作。
據統計,2015年以來,價格主管部門重點清理規范企業反映突出的金融領域、進出口環節等涉企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約565億元。其中通過開展涉企收費政策落實情況大督查,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偏高收費標準,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合計減輕企業負擔460億元。
據悉,國務院確定了減稅降費1萬億元的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清理經營服務性收費。今年2月8日和5月17日召開的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和降低企業用能、物流成本政策措施的匯報。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的通知》,這是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的一個總文件,重點是行政審批前置的中介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等,并且今年的清理工作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發力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結構提升
價格杠桿的巨大作用不僅反映在降成本上,在去產能方面同樣成效顯著。張滿英說:“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方面,價格主管部門對水泥、鋼鐵、電解鋁等生產企業實行階梯電價,對未完成化解產能任務的鋼鐵企業實行差別電價,加快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取得了顯著成效。”
事實上,價格杠桿對產業的影響此前通過差別電價政策已經得到了體現。據了解,差別電價政策始于2004年,針對的主要是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等行業,對這些行業的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用電執行相對較高的銷售電價。價格司電力煤炭價格處處長侯守禮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這些年通過實行差別電價政策,相關行業中的淘汰類企業現在已經不多了。從2014年開始,我們開始逐步推出階梯電價,即根據企業的能耗決定電價水平,這種經濟手段比單純的行政手段要好,能耗高的企業無法承受用能成本壓力,只能自己主動關門。”
作為用電大戶,電解鋁行業率先開始實行階梯電價政策。201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對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根據電解鋁企業上年用電實際水平,分檔確定電價: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的,執行正常的電價;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但不高于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2元;高于每噸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8元。
侯守禮說:“雖然每度電只加了幾分錢,但由于電解鋁耗電量最大,其一半的成本是電費,因此對行業的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
2016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又發布了《關于水泥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對水泥生產企業生產用電實行基于可比熟料(水泥)綜合電耗水平標準的階梯電價政策。據相關部門預計,水泥行業階梯電價政策的實施將促使約10%左右產能的水泥生產線達不到能耗要求被淘汰。
2016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鋼鐵行業限制類企業維持每千瓦時加價0.1元;淘汰類由每千瓦時加價0.3元提高至每千瓦時加價0.5元;未按期完成去產能任務的鋼鐵企業每千瓦時加價0.5元。在進一步加大差別電價的同時,對鋼鐵行業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按照鋼鐵企業工序的能耗設三檔,第一檔不加價,第二檔每千瓦時加5分,第三檔每千瓦時加1毛。”侯守禮說。據測算,能耗較高的鋼鐵生產成本每噸將增加30元~50元。
針對“兩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的資源性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行業,運用價格杠桿促進其結構調整,目前已產生積極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受階梯電價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電解鋁行業在產業布局上出現了區域性轉移,許多原來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現在轉移到了能源原料更具價格優勢的地區,如新疆等地。侯守禮望著辦公室墻壁上的世界地圖對記者說:“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倡議,從新疆往西,將要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資源性產業的區域性轉移,有利于支持沿線地區的建設。”
最后,侯守禮表示,接下來將對電解鋁等行業實施階梯電價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做進一步的完善,以更好地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