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降電價”應以降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為主
初步測算,如能完全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我國的工商業電價可每千瓦時降低6-7分。考慮到我國已經對居民用戶實行了階梯電價制度,只要第二、三檔電價適當上調并降低第一檔電量覆蓋比例,就有可能在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電費支出大體穩定的前提下,大幅減少或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從而實現較大幅度降低工業電價的政策目標。
近期降工業電價的重點,應是大幅降低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負擔。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國高電壓等級用戶的基本電費水平折成度電價格,一般都達每千瓦時7分以上,可全部覆蓋該電壓等級的全部的輸電成本,收費水平明顯過高。該基本電費水平的確定基于發電與電網“一體化”體制,而現在廠、網已經分開,發電側的固定成本已經作為電網公司的購入成本,因而在電網企業總收支平衡的條件下,主要用于反映用戶固定成本責任的基本電費,完全應該大幅下調。
二、取消、降低部分隨電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我國電價的“社會負擔”太重。尤其是工商業電價,既要承擔對居民、農業用戶的交叉補貼,還是各項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提供者。不久前,雖然取消了“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公用事業附加”等不合理的基金征收,但工商業電價中的政府性基金仍達每千瓦時5分左右,且“張冠李戴”的基金仍然存在。如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本應隨水價征收,但卻在電價中收取,不僅有失公平,也使電價、水價信號嚴重扭曲。既不利于節水,又加重了不相干地區的電力用戶負擔。建議將該項基金轉入“南水”受益區的水資源費中收取,由受益地區的用水戶承擔。此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征收也應轉換思路,應參考歐盟國家對面臨國際競爭行業實行減、免等做法,相對降低我國工業用戶的可再生能源征收數量。
三、促進電煤價格由市場形成
我國與美國均為以燃煤火電為主的國家,因而煤炭的價格均對電價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按可比口徑(5000大卡/千克)計算的電煤到廠價格,美國長期穩定在每噸40美元左右,2017年約41美元,而我國電煤價格目前仍高達516元/噸(2017年),高出美國近一倍。盡管我國煤炭資源稟賦不如美國,但近兩年在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條件下,電煤價格卻翻番上漲,肯定屬于非正常現象。為此,建議減少政府對煤炭市場的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在煤炭的供需調節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減輕煤價不合理上漲對電價的壓力。
四、加快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
電價合理化的“長治久安”之道,是建立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此前我國各地開展的“直接交易”,已經不同程度促進了大用戶用電價格的下調。因此,以市場機制促電價合理化的方向不能動搖。但一個有效競爭的電力體制,必須包含將電力產品分時交易的、不晚于日前開始的有組織(集中交易)的現貨市場,才能完整反映電力供求關系的形成特點,進而有效率地配置電力資源。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處于建設初期,建議選擇由“交易中心”代負荷方向發電商招標采購的“強制性電力庫”模式,以便于與現行調度體制銜接,使市場范圍、競爭強度具有可控性,并與擬逐步放開的“優先發電”相兼容。隨著實踐經驗的累積及其他相關條件的成熟,部分地區可在適當的時機,改“強制性電力庫”為競爭效率更高的“雙邊交易”模式。
五、加快推進電網行業監管現代化
電網等自然壟斷行業因市場失靈且直接到關系公共利益,對其進行價格、質量等方面的監管,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政府職能。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科技創新、服務質量均有長足的進步,但關聯交易、投資效率等關系成本水平的管理仍有提高的空間。然而,比之政府和消費者,電網企業始終擁有信息優勢,通常不會主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有動機隱瞞真實成本以提高價格。為此,建議進一步引入現代監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專用的管制會計準則,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控,協調項目審批與價格監管的關系,推進信息公開,實現電網監管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進而從根本上形成對電網成本和價格的有效約束。